绥芬河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第10期)

日期:2025-04-29 09:32 来源:绥芬河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访问量:
字号:

    编者按:根据《黑龙江省2025年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及《绥芬河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2025-2027年)专项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我市劳动监察部门以“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为契机,聚焦涉企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当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人社监察部门直面涉企执法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在破除运动式执法痼疾、杜绝选择性监管顽症的同时,通过标准化执法流程和智能化监管手段,实现监管效能与维权效率的双向提升,切实维护劳动者核心权益,探索出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劳动者权益保护协同共进的新实践。

一、聚焦规范执法,破解涉企监管难题

(一)优化执法机制,减轻企业负担。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动态监管,将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有机融合,科学制定抽查计划,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避免多头重复执法。制定2025年“双随机、一公开”本部门抽查计划,随机抽取市场主体140家并完成任务下发。

(二)强化执法监督,杜绝权力滥用。

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倒查,对推诿扯皮、选择性执法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通过举报平台、企业座谈会等方式收集问题线索,对执法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严肃问责。统一执法标准和处罚尺度,杜绝同案不同罚、随意加重处罚等问题,切实提升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让涉企监管既有“刚性约束”又有“公平温度”。

(三)加强普法宣传,推动合法用工。

深化“执法+服务”理念,通过政策宣讲、合规指导、典型宣传等方式,引导企业增强依法用工意识。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组织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班,为企业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解读《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要点,提高其依法用工意识和管理水平。本月共开展宣传活动1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

二、严抓权益保障,维护劳动关系和谐

高效处置欠薪问题。深化“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快速处置”全链条治理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推动欠薪问题标本兼治。通过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畅通劳动者诉求渠道、优化案件办理流程,构建“接诉即办、分类处置、长效防控”的工作格局,确保欠薪案件“发现一起、解决一起、警示一批”。对已办结案件开展随机回访,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本月共接受日常投诉、举报、咨询16起,经核实处理欠薪案件6起,为39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19.6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25年3月,绥芬河市人社局接到群众反映,称我市某企业存在拖欠工资问题。经核实,该单位拖欠24名劳动者工资总额达10万余元。接到投诉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劳动保障监察程序。调查过程中,监察人员坚持“依法依规、情理结合”的原则,向企业负责人宣讲《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主体责任。经协调,企业负责人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已筹措资金将拖欠工资全额结清。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劳动监察力量,加强对劳动监察人员的培训,强化法治思维和廉政教育,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矛盾化解能力。二是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立足营商环境优化全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最大限度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对企业经营的干扰,确保涉企检查科学高效、精准有序。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劳动监察信息化建设,黑龙江省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对工程建设领导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的动态监管。为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四是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通过定期走访、政策宣讲等方式听取企业意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优化执法服务模式。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企关系新生态。

来源:绥芬河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撰稿:劳动力工作专班

校对:单璐喧

一审:李晓晓

二审:李忠宇

三审:张弛

责任编辑:

相关附件: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