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牡丹江大学绥芬河口岸教学基地举行开学仪式暨揭牌活动,标志着牡丹江大学与百年口岸绥芬河在校地合作及深化产教融合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将成为推动向北开放战略的重要教育引擎。
据了解,首批430名学生分别来自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应用俄语、旅游管理等专业。所有专业设置均紧密对接绥芬河口岸经济及跨境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突出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
牡丹江大学学生秦旭彤表示,作为俄语专业的学生,我期待来绥芬河很久了,因为绥芬河的俄罗斯人非常多,我们走在大街上就能和他们交流,练习口语,宣传绥芬河,带动这边的经济产业。
牡丹江大学学生黄灿表示,在这里我们有更好的跨境电商资源,能提供我们实习的机会,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很高兴能来到绥芬河口岸。
牡丹江大学在绥芬河开展办学,既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也是落实建设边境口岸城市高等级职业院校的生动实践,又是将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与绥芬河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相结合,为打造“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注入强劲的“学术动能”和“智力源泉”。
牡丹江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张雷表示,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在这里的课堂,不只有课本上的公式与理论,更要让学生参与地方企业实践,接触边境经济的鲜活案例,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更好地开阔视野,在跨文化交融中涵养胸怀,让知识生长在实践的土壤里。
此次合作被视为校地深度融合的新标杆、产教协同的新高地。绥芬河市将全力支持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共同建设校地合作的“标杆样板”、向北开放的“人才泵站”。
牡丹江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院长李新宇表示,未来,将以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岗课的相关贯通,把学生的传统课程,到企业的一线来进行讲授,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岗位需求,为下一步的就业提前打好基础。
今后,校地双方将共同探索口岸职业教育创新模式,努力打造全国边境职业教育的示范样板,为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